软件工程中的活动识别方法
在软件工程中,我们大多有非常复杂和大规模的项目要处理。这些复杂的大型项目被划分为简单的、可管理的、独立的和小的任务,这些任务被称为活动。
识别任何软件项目中的活动有 3 种最常见的方法或方法:
- 基于活动的方法:
它包括创建项目应该在其生命周期中涉及的所有活动的列表。它可以通过使用头脑风暴过程来完成,其中包括完整的项目团队和对过去项目的分析。工作分解结构 (WBS) 的创建目的相同。它涉及将复杂且大规模的项目划分为更简单、可管理、独立和较小的任务,这些任务可以由从事该项目的单个开发团队在大约几周内完成。项目树的根由项目名称本身标记。每个节点(活动)被递归分解并划分为更小的子活动,直到在叶级别,活动大约需要两周的时间来开发,并且可以交给单个开发团队。它遵循自上而下的方法。
- 基于产品的方法:
它包括制作产品分解结构和产品流程图。基于产品的结构与工作分解结构非常相似,工作分解结构包括将复杂的大规模产品划分为其子集产品,直到在叶级获得简单、可管理、独立和较小的产品。产品分解结构在工作分解结构之前构建,它侧重于生成成功完成项目所需的所有子产品的有序列表。这个生成的结构有助于创建工作分解结构,这反过来又有助于识别生产所需子产品所需的活动。产品被排除在产品分解结构中的可能性比活动可能被排除在工作分解结构之外的可能性要小得多。
- 混合方法:
在这种方法中,替代工作分解结构基于:- 最终可交付成果的简单清单。
- 对于每个可交付成果,生产该产品所需的一组活动。
纯粹基于活动的工作分解结构的主要问题是在识别了所有活动之后,总是忽略按正确顺序对它们进行排序的任务。因此,混合方法为我们提供了工作分解结构的修改版本,其中包括产品分解结构的一些重要属性,并且由于它包含两种方法的重要属性,它克服了它们的缺点。
IBM(国际商业机器公司)建议在工作分解结构中应使用以下 5 个层次:
- 一级:项目:
它包括软件开发团队在完成整个软件开发生命周期后想要开发的实际项目。这是整个开发过程的主要目标和输出,因此必须详细定义。 - 2 级:可交付成果:
这些是在每个里程碑之后生成的子产品,如软件需求规范 (SRS)、软件设计文档 (SDD) 等。这些也有助于分析每个里程碑实现的项目进度。 - 3 级:组件:
这些是在项目开发生命周期中作为模块和测试生产系统软件的可交付成果所需的关键项目。 - 4级:工作包:
这些是生产组件所需的主要项目或任务集合,该组件反过来又充当随后构建可交付成果的基础。 - 5 级:任务:
这些是分配给单个人/团队完成的,是项目的基本构建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