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顶向下解析和自底向上解析的区别(1)

📅  最后修改于: 2023-12-03 15:27:44.642000             🧑  作者: Mango

自顶向下解析和自底向上解析的区别

在编程语言中,解析(Parsing)是将源代码转换为可执行的程序的过程。在解析过程中,有两种常见的方法:自顶向下解析(Top-down Parsing)和自底向上解析(Bottom-up Parsing)。本文将介绍这两种解析方法的区别和优缺点。

自顶向下解析

自顶向下解析是一种基于文法(Grammar)的解析方法,也称为递归下降解析(Recursive Descent Parsing)。

实现原理

自顶向下解析器从文法的起始符号开始,依次使用语法规则对输入进行分析和匹配。在实际操作中,自顶向下解析器通常使用递归函数来实现这个过程。例如,对于如下的文法:

S → aSb | ε

解析器通常实现为如下形式:

def parse_S():
    if lookahead == 'a':
        match('a')
        parse_S()
        match('b')
    else:
        pass  # ε

在上述代码中,parse_S()函数根据语法规则递归调用自身或直接返回。

优缺点

自顶向下解析器的主要优点是易于理解和实现。由于它严格依照文法进行匹配,因此出错时易于定位和调试。此外,相比自底向上解析器,自顶向下解析器往往具有更高的执行效率。

然而,自顶向下解析器的缺陷也显而易见:对于一些文法,递归调用可能导致无限递归,或者需要特殊的处理规则以避免歧义。此外,自顶向下解析器只适用于特定形式的文法,而无法处理某些较复杂的文法。

自底向上解析

自底向上解析是一种基于记号串(Token)的解析方法,也称为移进-规约解析(Shift-Reduce Parsing)。

实现原理

自底向上解析器从输入的记号串开始,依次进行移进和规约操作,直到到达文法的起始符号。例如,对于如下的文法:

S → aSb | ε

解析器通常实现为如下形式:

stack = ['']
while True:
    if stack[-1] == 'S' and lookahead == 'a':
        stack.pop()  # S
        stack.append('b')
        stack.append('S')
        stack.append('a')
    elif stack[-1] == 'S' and lookahead == '$':
        stack.pop()
        break
    elif stack[-1] == lookahead:
        stack.pop()
        match(lookahead)
    else:
        raise SyntaxError('invalid syntax')

上述代码使用栈(Stack)来记录符号串的状态,并重复使用如下两个操作:

  • 移进(Shift):将下一个记号移动到符号串的末尾;
  • 规约(Reduce):从符号串的末尾开始,使用语法规则来规约符号。
优缺点

与自顶向下解析器相比,自底向上解析器具有更高的文法适用性:自底向上解析器可以自动处理所有上下文无关文法(Context-Free Grammar),并且在处理歧义文法时往往比自顶向下解析器更具优势。

然而,自底向上解析器的缺陷也显而易见:相比自顶向下解析器,自底向上解析器往往更难实现和调试。此外,自底向上解析器往往需要使用较为复杂的数据结构(例如表格),因此可能需要更多的内存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