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由信息协议 (RIP) V1 & V2
路由信息协议 (RIP)协议是基于距离矢量路由的域内(内部)路由协议,用于自治系统内部。路由器和网络链路称为节点。路由表的第一列是目的地址。该协议中的度量成本是跳数,即到达目的地需要通过的网络数。这里无穷大由一个固定数字定义,即 16,这意味着使用 Rip,网络不能超过 15 个跃点。
RIP 版本 1:
它是一个开放标准协议,意味着它适用于各种供应商的路由器。它适用于大多数路由器,它是有类路由协议。更新被广播。其管理距离值为120,表示不可靠,管理距离值越小可靠性越高。它的度量是跳数,最大跳数是 15。网络中总共有 16 个路由器。当到达目的地的跳数相同时,Rip 开始进行负载均衡。负载均衡意味着如果有三种方式到达目的地,并且每种方式有相同数量的路由器,那么数据包将被发送到每条路径以到达目的地。这减少了流量,并且负载也被平衡了。它用于小公司,在此协议中,路由表每 30 秒更新一次。每当链接中断时,就会找出另一条到达目的地的路径。它是最慢的协议之一。
RIP ver1 的优点 –
- 易于配置,静态路由器很复杂。
- 更少的开销
- 没有复杂性。
RIP ver1 的缺点 –
- 每 30 秒广播一次,带宽利用率非常高。
- 它仅适用于跳数。
- 它不可扩展,因为跳数只有 15。如果网络中需要更多路由器,那将是一个问题。
- 收敛速度很慢,浪费大量时间寻找替代路径。
RIP 版本 2:
由于原始 RIP 规范的一些不足,1993 年开发了 RIP 第 2 版。它支持无类域间路由(CIDR)并具有承载子网信息的能力,它的度量也是跳数,最大跳数 15 是与 rip 版本 1 相同。它支持身份验证并进行子网划分和多播。可以在每个路由器上进行自动汇总。在 RIPv2 中,子网掩码包含在路由更新中。 RIPv2 将整个路由表多播到地址为 224.0.0.9 的所有相邻路由器,而 RIPv1 使用广播 (255.255.255.255)。
RIP ver2 的优点 –
- 这是一个标准化的协议。
- 它符合 VLSM 标准。
- 提供快速收敛。
- 当网络发生变化时,它会发送触发更新。
- 与快照路由一起使用——使其成为拨号网络的理想选择。
RIP ver2 的缺点 –也存在一些缺点:
- 由于“无限计数”漏洞,最大跳数为 15。
- 没有邻居的概念。
- 每 30 秒与所有邻居交换整个表(触发更新的情况除外)。
RIP ver1 与 RIP ver2:
RIP Ver1 | RIP Ver2 |
---|---|
RIP v1 uses what is known as classful routing | RIP v2 is a classless protocol and it supports variable-length subnet masking (VLSM), CIDR, and route summarization |
RIPv1 routing updates are broadcasted | RIP v2 routing updates are multicasted |
RIPv1 has no authentication | RIP v2 supports authentication |
RIP v1 does not carry mask in updates | RIP v2 does carry mask in updates, so it supports for VLSM |
RIP v1 is an older, no longer much used routing protocol | IP v2 can be useful in small, flat networks or at the edge of larger networks because of its simplicity in configuration and usa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