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工程 |对象建模技术(OMT)
对象建模技术(OMT)是基于现实世界的软件建模和设计建模方法。它基本上是作为一种开发面向对象系统和支持面向对象编程的方法而开发的。它描述了系统的静态结构。
对象建模技术易于绘制和使用。它用于许多应用,如电信、运输、编译器等。它也用于许多现实世界的问题。 OMT 是当今最流行的面向对象开发技术之一。 OMT 由James Rambaugh开发。
对象建模技术的目的:
- 在构造它们之前测试物理实体。
- 使与客户的沟通更容易。
- 以另一种方式呈现信息,即可视化。
- 降低软件的复杂性。
- 解决现实世界的问题。
对象建模技术的模型:
OMT 提出了三种主要类型的模型:
- 对象模型:
对象模型包含抽象、封装、模块化、层次结构、类型化、并发性和持久性等原则。对象模型主要强调对象和类。与对象模型相关的主要概念是类及其与属性的关联。对象模型中的预定义关系是聚合和泛化(多重继承)。 - 动态模型:
动态模型涉及模型上的状态、事件和状态图(transition diagram)。与动态模型相关的主要概念是状态、状态之间的转换以及触发转换的事件。对象模型中的预定义关系是聚合(并发)和泛化。 - 功能型号:
功能模型侧重于数据的流动方式、数据的存储位置和不同的流程。功能模型中涉及的主要概念是数据、数据流、数据存储、流程和参与者。 OMT中的功能模型借助数据流图(DFD)描述了整个过程和动作。
对象建模技术的阶段:
OMT有以下几个阶段:
- 分析:
这是对象建模技术的第一阶段。此阶段涉及准备对现实世界问题进行精确和正确的建模。分析阶段从设定目标开始,即找到问题陈述。问题陈述进一步分为上述三个模型,即对象模型、动态模型和功能模型。 - 系统设计:
这是对象建模技术的第二阶段,它在分析阶段之后。它决定了所有系统架构、并发任务和数据存储。在此阶段设计了系统的高级架构。 - 对象设计:
对象设计是对象建模技术的第三阶段,系统设计结束后,这个阶段就到来了。对象设计阶段涉及将对象分类为不同的类以及所需的属性和必要的操作。检查与泛化和聚合相关的不同问题。 - 执行:
这是对象建模技术的最后阶段。这一切都是为了将准备好的设计转化为软件。设计阶段转化为实施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