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原理 |软件工程中的分析建模
分析模型是系统的技术表示。它充当系统描述和设计模型之间的链接。在分析建模中,系统的信息、行为和功能被定义并转化为设计建模中的体系结构、组件和接口级别的设计。
分析建模的目标:
- 它必须建立一种创建软件设计的方法。
- 它必须描述客户的要求。
- 一旦构建了软件,它必须定义一组可以验证的需求。
分析模型的要素:
- 数据字典:
它是一个存储库,由软件使用或生成的所有数据对象的描述组成。它存储软件中存在的数据集合。它是分析模型中非常关键的元素。它充当集中存储库,还有助于对在软件需求期间定义的数据对象进行建模。 - 实体关系图(ERD):
它描述了数据对象之间的关系,并用于进行数据建模活动。实体关系图中每个对象的属性可以使用数据对象描述来描述。它为与数据设计相关的活动提供了基础。 - 数据流程图(DFD):
它描述了转换数据流的函数,还显示了从输入到输出时数据是如何转换的。它提供了在信息域分析过程中使用的附加信息,并作为函数建模的基础。它还使工程师能够同时开发功能域和信息域的模型。 - 状态转换图:
它显示了系统的各种行为模式(状态),还显示了系统中从一种状态到另一种状态的转换。它还提供了系统由于外部事件的后果而如何表现的详细信息。它通过呈现系统的状态和导致系统改变状态的事件来表示系统的行为。它还描述了由于特定事件的发生而采取的行动。 - 工艺规范:
它存储数据流图中存在的每个函数的描述。它描述了函数的输入、用于输入转换的算法以及产生的输出。它还显示了对适用于流程和布局约束的性能特征施加的法规和障碍,这些约束可能会影响流程的实施方式。 - 控制规格:
它存储有关软件控制方面的附加信息。它用于指示当事件发生时软件的行为方式以及由于事件的发生而调用了哪些进程。它还提供了为管理事件而执行的进程的详细信息。 - 数据对象说明:
它存储并提供有关软件中存在和使用的数据对象的完整知识。它还为我们提供了实体关系图中存在的数据对象属性的详细信息。因此,它包含所有数据对象及其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