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线理论-寄生阵列(1)

📅  最后修改于: 2023-12-03 14:51:42.837000             🧑  作者: Mango

天线理论-寄生阵列

介绍

天线是一种将电能转换成电磁波的装置,通常用于通信、雷达、导航等领域。而天线理论是研究天线设计原理、电磁波传播、辐射等问题的理论。其中,寄生阵列是其中的一种应用。

寄生阵列是一种基于天线理论的技术,通过在天线之间加入多个被动元件(如金属棒、线圈等),从而使得整个天线系统的阻抗、谐振频率等参数发生变化,进而达到增强发射功率或接收灵敏度的目的。

原理

寄生阵列是由主阵列和若干个寄生元件组成的。主阵列通常由一组互相独立的天线构成(如有源天线、无源天线、耦合天线等),而寄生元件则是被动元件(如金属棒、线圈等),它们和主阵列之间的距离非常接近(一般为λ/4或λ/2的整数倍),并大大减小了主阵列天线的阻抗。

在寄生阵列中,主要有两种结构:格栅阵列和反射板阵列。格栅阵列是利用有源天线和被动元件构成一个叠加环形或直线形的天线阵列。而反射板阵列则是利用带有耦合元件的天线或金属板反射到另一个部分的天线或金属板上,从而实现增强发射功率或接收灵敏度的目的。

应用

寄生阵列技术在通信、广播、雷达、导航等领域广泛应用。例如,在通信领域,寄生阵列可以用于提高信号的传输距离和接收灵敏度;而在雷达领域,则可以用于增加雷达的扫描范围和减少探测盲区。

代码示例
# 寄生阵列代码示例

import numpy as np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 构建格栅阵列
n = 8  # 格栅天线数
theta = np.linspace(0, np.pi, 1000)  # 构建角度数组
S = 0  # 初始电磁散射矩
for i in range(n):
    S += np.exp(1j * i * theta)   # 计算散射矩

# 绘制散射图
plt.plot(theta, 20 * np.log10(abs(S) / abs(S).max()))
plt.xlabel('Angle (rad)')
plt.ylabel('Normalized Power (dB)')
plt.title('Scattered Power Pattern of Parastic Array')
plt.show()

代码解释:上述代码展示了如何使用Python构建一个由8个天线构成的格栅阵列,并绘制出其电磁散射图。其中,np.linspace用于构建角度数组,np.exp用于计算散射矩。最后,利用matplotlib库绘制出散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