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文章
📜  str1 在 str2 中作为非重叠子字符串出现的最大次数(1)

📅  最后修改于: 2023-12-03 15:20:21.406000             🧑  作者: Mango

在字符串中查找非重叠子字符串出现的最大次数

当我们需要查找一个字符串在另一个字符串中出现的次数时,通常会使用count()方法。但是当我们只考虑非重叠子字符串时,就需要使用其他方法。

方法一:使用正则表达式

可以使用正则表达式来匹配非重叠子字符串。使用re.findall()方法可以返回一个列表,其中包含了所有匹配的子字符串。返回的列表长度即为非重叠子字符串出现的最大次数。

import re

def count_substring(str1, str2):
    matches = re.findall('(?='+str1+')', str2)
    return len(matches)

上述代码中,'(?='+str1+')'表示使用正则表达式进行查找,其中'(?=pattern)'表示匹配一个前缀为pattern的字符串。使用findall()方法可以返回所有匹配的结果。

方法二:使用字符串的切片方法

由于非重叠子字符串要求子字符串之间没有重叠部分,因此我们可以使用字符串的切片方法来判断是否符合条件。具体做法是,从头到尾遍历字符串,并将子字符串进行切片比较,如果符合条件则记录下出现次数。

def count_substring(str1, str2):
    count = 0
    length = len(str1)
    for i in range(len(str2)-length+1):
        if str1 == str2[i:i+length]:
            count += 1
            i += length
    return count

上述代码中,for循环遍历整个字符串,使用字符串的切片方法获得子字符串,如果子字符串与str1相等,则count加1,并将指针跳过该子字符串。

性能比较

在两种方法中,使用字符串的切片方法较为简单,但是在字符串比较较多时较为耗时。而使用正则表达式可以一次性匹配多个子字符串,效率相对较高。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具体需求进行选择。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