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 数据框形状 (1)

📅  最后修改于: 2023-12-03 15:19:40.729000             🧑  作者: Mango

R 数据框形状

R中的数据框是处理数据的常见数据结构。数据框类似于电子表格,它们可以容纳多列数据,并且每列可以是不同的类型(例如,字符、日期、数值等)。数据框是分析数据集的理想选择,因为它们可以很容易地处理多个变量和相对位置的数据分析。

数据框的形状可以通过行和列的数量来描述。

行和列

用R创建一个数据框非常简单,只需要将数据放在一个矩阵或向量中,然后用data.frame()函数将它们转换为数据框。

my_data <- data.frame(name = c("Alice", "Bob", "Charlie"), 
                      age = c(25, 30, 35), 
                      gender = c("female", "male", "male"))

在这个例子中,数据框包含3个行和3个列。行是数据框中的每一个观察值(如个人、采样、测量、事件等),而列是数据框中的每个变量(如样本、采样时间、年龄、性别、反应时间等)。

我们可以使用 dim() 来获取一个数据框的形状,它返回一个包含数据框行数和列数的向量。

dim(my_data)
[1] 3 3

在这个例子中,我们得到了一个形状为 (3,3) 的数据框。

列名称和行名称

数据框的列可以有一个名称,以便更好地标识这些变量。我们可以使用 colnames() 函数获取数据框的列名称。

colnames(my_data)
[1] "name"   "age"    "gender"

在这个例子中,我们得到的列名称列表依次为 "name", "age", 和 "gender"

数据框的行可以有一个名称或索引,以便更好地标识这些观察值。我们可以使用rownames()函数获取数据框的行名称。

rownames(my_data)
[1] "1" "2" "3"

在这个例子中,我们得到的行名称列表依次为 "1", "2", 和 "3"。这里是默认的数字索引。

改变数据框的形状

可以通过添加或删除行或列来改变数据框的形状。下面是一个改变数据框维度的示例。

# 合并两个数据框
my_data2 <- data.frame(name = c("David"), 
                       age = c(28), 
                       gender = c("male"))

combined_data <- rbind(my_data, my_data2)

在这个例子中,通过使用 rbind() 函数将 my_datamy_data2 合并,得到了一份新的具有 (4,3) 形状的数据框。

dim(combined_data)
[1] 4 3
结论

数据框的形状由行和列的数量定义。行是数据框中的每一个观察值,列是数据框中的每个变量。可以使用 dim() 获取数据框的行数和列数,使用 colnames() 获取数据框的列名称,使用 rownames() 获取数据框的行名称。可以通过添加或删除行或列来改变数据框的形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