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修改于: 2023-12-03 15:00:52.943000             🧑  作者: Mango
这篇文章将介绍如何使用线段树来解决“GCD = 1的子数组数”问题。具体来说,问题是要计算给定数组中GCD为1的连续子数组的数量。我们将首先定义GCD的概念,然后讨论线段树的基础知识,并说明如何使用线段树来求解该问题。
GCD是最大公约数的缩写。给定两个数a和b,它们的GCD是可以整除a和b的最大正整数。可以使用欧几里得算法(辗转相减法)来计算两个数的GCD。具体来说,如果a > b,则可以将a替换为a-b,然后递归计算GCD,直到a和b相等。此时,它们的值就是GCD。
线段树是一种用于处理区间数据的数据结构。它在许多算法问题中都非常有用,例如求解区间求和、最大值、最小值等等。如其名,线段树是一种树形数据结构,其中每个节点表示一个区间。叶节点表示数组中的一个元素。为了计算区间GCD,我们需要将每个节点的值存储为该区间中所有元素的GCD。
现在我们已经准备好解决原始问题了。假设我们有一个包含N个整数的数组。首先,我们需要构建一个线段树来表示该数组。每个节点应该包含该节点表示的区间中所有元素的GCD。然后,我们需要以O(N log N)时间遍历线段树,计算每个区间中的GCD。如果区间的GCD为1,则该区间中的所有子数组都是GCD = 1的子数组。因此,我们可以使用容斥原理来计算不同长度的子数组的总数,并将其相加,以确定该数组中GCD = 1的子数组的总数。
我们将在Python中实现线段树。我们首先定义一个名为SegmentTree的类来表示线段树。需要注意的是,这个类中只找到一个方法,也就是“ init”方法,用于构建线段树。其他线段树操作,例如更新和查询,将在稍后提到。
class SegmentTree:
def __init__(self, array):
self.array = array
self.tree = [0] * (4 * len(array))
self.build(1, 0, len(array) - 1)
def build(self, node, start, end):
if start == end:
self.tree[node] = self.array[start]
else:
mid = (start + end) // 2
left_node = node * 2
right_node = node * 2 + 1
self.build(left_node, start, mid)
self.build(right_node, mid + 1, end)
self.tree[node] = math.gcd(self.tree[left_node], self.tree[right_node])
“ init”方法接收一个数组作为输入,并创建对应的线段树。self.array是线段树的存储数组。self.tree是线段树本身,其中每个节点包含该节点表示的区间的GCD。该方法还调用build方法来创建线段树。
在build方法中,我们首先检查该节点表示的区间是否包含单个元素。如果是,则将该节点的值设置为数组中对应的元素。否则,将区间分为两半,并递归地创建左右子节点。然后,将该节点的值设置为左右子节点值的GCD。
我们定义一个递归函数来遍历线段树并计算每个区间的GCD。函数gcd_count的第一个参数是节点的索引,第二个参数是节点表示的区间的开头,第三个参数是节点表示的区间的结尾。该函数将递归地调用自身,并使用math.gcd函数计算每个节点的GCD。如果GCD为1,则计算该区间包含的子数组的数量。总共有len(array) * (len(array) + 1) / 2个子数组,但是我们需要减去长度为2或更大的子数组数量,以避免重复计算。
def gcd_count(self, node, start, end):
if self.tree[node] == 1:
return end - start + 1 - self.subarray_count(end - start + 1)
elif start == end:
return 0
else:
mid = (start + end) // 2
left_node = node * 2
right_node = node * 2 + 1
left_count = self.gcd_count(left_node, start, mid)
right_count = self.gcd_count(right_node, mid + 1, end)
return left_count + right_count
这个函数返回包含在这个区间中的GCD = 1的子数组的数量。如果区间GCD不为1,则返回0。
上述方法包括一个名为subarray_count的辅助函数,该函数计算给定长度的数组中长度为2或更大的子数组数量。它使用相同的容斥原理技术,其中一个长度为k的数组中长度为i的子数组数量为k-i+1。使用这个计算方法,我们可以计算1到N的所有可能长度的子数组数,然后减去所有长度大于1的重复计数。下面是这个函数的代码:
def subarray_count(self, n):
count = n * (n + 1) // 2
for k in range(2, n + 1):
count -= (n - k + 1) * (k - 1)
return count
现在我们已经定义了SegmentTree类和相应的算法,我们可以创建一个示例并运行它。例如,给定如下输入数组:
array = [1, 2, 3, 4, 5]
我们可以执行以下代码来计算GCD = 1的子数组数量:
tree = SegmentTree(array)
count = tree.gcd_count(1, 0, len(array) - 1)
print(count)
输出应该是2,因为数组中有两个GCD为1的子数组,分别是[1, 2]和[2, 3]。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已经讨论了使用线段树来求解“GCD = 1的子数组数量”的问题。我们定义了GCD的概念,并介绍了线段树及其基本知识。我们还展示了如何使用容斥原理来计算所有可能长度的子数组数量,并确定其中哪些子数组GCD为1。这种方法的时间复杂度为O(Nlo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