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修改于: 2023-12-03 14:55:03.423000             🧑  作者: Mango
斐波那契三角形是由斐波那契数列之间的关系所形成的三角形。每一层都是斐波那契数列中的一段,其前两个数是 1,其余数字是前两个数字之和。斐波那契三角形的第 K 层所表示的是斐波那契数列中的第 K 项到第 K + 1 项之和。
我们可以用一个递归函数来计算斐波那契数列,然后使用另一个函数来计算斐波那契三角形。斐波那契三角形的第 K 层所表示的是斐波那契数列中的第 K 项到第 K + 1 项之和,所以我们只需要用递归函数来计算斐波那契数列的第 K 项和第 K + 1 项,然后将它们相加即可。
def fibonacci(n):
if n <= 0:
return 0
elif n == 1:
return 1
else:
return fibonacci(n-1) + fibonacci(n-2)
def fibonacci_triangle_sum(k):
if k <= 0:
return 0
else:
return fibonacci(k) + fibonacci(k+1)
在上面的算法中,我们使用了递归函数来计算斐波那契数列和斐波那契三角形,所以其时间复杂度为 O(2^n),空间复杂度也为 O(2^n),其中 n 为计算斐波那契数列和斐波那契三角形的层数。这个算法的时间复杂度非常高,所以在实际中不建议使用这种算法。
改进算法的关键在于避免重复计算。在我们的原始算法中,我们对于每一个斐波那契数列的值都进行了重复计算。例如,当我们需要计算第 K+2 项时,我们需要计算第 K+1 项和第 K 项,而当我们需要计算第 K+3 项时,我们需要计算第 K+2 项和第 K+1 项。这样的重复计算导致了算法的时间复杂度非常高。
我们可以通过使用一个字典来存储已经计算过的值来避免重复计算。这样我们就可以在常数时间内获取已经计算过的斐波那契数列的值,从而避免了重复计算。
def fibonacci(n, cache):
if n in cache:
return cache[n]
elif n <= 0:
return 0
elif n == 1:
return 1
else:
result = fibonacci(n-1, cache) + fibonacci(n-2, cache)
cache[n] = result
return result
def fibonacci_triangle_sum(k):
cache = {}
if k <= 0:
return 0
else:
return fibonacci(k, cache) + fibonacci(k+1, cache)
在改进算法中,我们使用了一个字典来存储已经计算过的值。这样我们可以在常数时间内获取已经计算过的斐波那契数列的值,所以时间复杂度为 O(n),空间复杂度也为 O(n),其中 n 为计算斐波那契三角形的层数。由于我们避免了重复计算,所以改进算法的时间复杂度是要比原始算法低得多的。
斐波那契三角形第 K 层的数字总和可以用递归函数来计算斐波那契数列,然后使用另一个函数来计算斐波那契三角形。由于原始算法存在重复计算的问题,所以时间复杂度非常高。我们可以通过使用一个字典来存储已经计算过的值来避免重复计算,从而提高算法的时间复杂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