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修改于: 2023-12-03 15:10:08.872000             🧑  作者: Mango
拓扑排序是一种用于表示有向图的排序方法,在该排序中,如果存在一条边从顶点A指向顶点B,则在排序中,顶点B出现在顶点A之后。这种排序方法也能帮助我们确定目标图的依赖关系。拓扑排序的运用十分广泛,例如课程表、编程任务的依赖关系等。而"按字典顺序最小的拓扑排序",是扩展了原有拓扑排序的方法,其排序结果需要尽可能小且符合字典序最小。
本文将为您介绍如何设计算法实现"按字典顺序最小的拓扑排序"。
拓扑排序的原理很简单,就是将图中所有入度为0的顶点输出(可以理解为删除顶点及与该顶点相邻的边),然后删除这些顶点之后,继续寻找入度为0的顶点,并重复刚才的操作,直到所有顶点都被输出。如果最后仍有顶点未输出,则说明该图存在环路。
现在问题是,"按字典顺序最小的拓扑排序"即需要满足拓扑序要尽可能小,又需要满足排序的结果字典序最小。因此,我们需要设计一个排序算法,先按照入度从小到大排序,如果存在多个入度相同的点,则依次比较它们与相邻顶点的边的字典序(即其在图中的顺序),输出的顺序即是最终的结果。
具体的实现方式可以采用拓扑排序结合优先队列和贪心策略来解决。
首先,需要通过邻接表的方式来存储输入的图,以便计算每个顶点的入度和出度。接下来,算法的具体实现如下:
from queue import PriorityQueue
def topology_sort(graph):
"""
拓扑排序, 按照字典序最小的拓扑顺序排序
:param graph: 图的邻接表存储方式
:return: 排序的结果
"""
result = []
queue = PriorityQueue() # 优先队列, 用来存储入度为0的顶点
# 计算每个顶点的入度
in_degree = {}
for node in graph:
in_degree[node] = 0
for node in graph:
for des in graph[node]:
in_degree[des] += 1
# 将入度为0的顶点加入队列
for node in graph:
if in_degree[node] == 0:
queue.put(node)
# 拓扑排序
while not queue.empty():
cur = queue.get()
result.append(cur)
for des in graph[cur]:
in_degree[des] -= 1
if in_degree[des] == 0:
queue.put(des)
return result
其中,graph
是输入的图,我们使用邻接表的方式来存储该图。在实现中,我们首先需要计算每个顶点的入度,然后将入度为0的顶点加入优先队列(这里使用了Python内置的PriorityQueue
队列),接下来不断取出优先级最高的顶点(即入度最小的顶点,用字典来存储入度),并将该顶点从队列中删除,同时将与该顶点相邻的所有顶点的入度减1,如果入度减为0,则说明这些顶点都可以作为下一轮入度为0的顶点。最后,我们将输出的结果存储在result
中,并返回该结果。
现在,我们可以试着用一组测试数据来测试我们的算法:
graph = {
'a': ['b', 'd'],
'b': ['c', 'd'],
'c': ['d'],
'd': []
}
result = topology_sort(graph)
print(result) # ['a', 'b', 'c', 'd']
这里我们使用常见的课程表的案例来测试算法。运行以上代码,可以得到输出结果为:['a', 'b', 'c', 'd']
。
"按字典顺序最小的拓扑排序"是一种扩展了原有拓扑排序的方法。通过合理的数据结构存储,我们可以用非常简洁的代码实现这个算法,运行效率也非常高。这种算法在处理任务依赖关系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