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修改于: 2023-12-03 15:36:05.278000             🧑  作者: Mango
本文为亚马逊团队的一位程序员进行的专访,重点涉及他参与的一个项目“设置 36”,包括项目背景、开发过程、技术难点和取得的成果等内容。
“设置 36”项目是为了优化亚马逊的仓储系统,让仓库中的商品能够更加高效地被找到和处理。在之前的仓储系统中,每种商品都被分配了一个固定的位置,当仓库内某种商品的数量增多时,需要不断增加对应的储存位置,导致仓库管理成本不断增加。
基于以上情况,项目团队考虑使用“设置 36”算法对储存位置进行重新规划,将所有商品分成不同的类别,并根据这些类别划分层级,将每个类别的储存位置数量限制在36个以内。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大大减少重复储存位置的使用,提高仓库效率,降低管理成本。
为了实现“设置 36”算法,项目团队需要进行一系列开发工作。
首先,团队需要收集并准备大量原始的仓库数据,包括商品种类、储存位置、数量等信息。这些数据是后续算法实现的基础,需要进行有效的筛选和分类,确保准确性和可用性。
根据数据准备的结果,项目团队设计出了“设置 36”算法的核心逻辑。这个算法基于商品种类的不同,将储存位置划分为一定数量的层级,使得每个储存位置最多仅被一个商品种类使用。同时,算法还考虑了多个种类商品之间的相似性,将相似性高的商品尽量放在相近的储存位置上,提高仓库效率。
为了在亚马逊的仓储系统中实现“设置 36”算法,项目团队需要进行系统开发。这个过程包括系统架构设计、接口定义、实现等多个环节。团队需要确保系统的可靠性、扩展性和性能,并满足亚马逊内部的安全要求。
在“设置 36”项目的开发过程中,团队遇到了多个技术难点,包括:
经过团队的不懈努力,亚马逊的“设置 36”项目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包括:
“设置 36”项目是亚马逊优化仓储系统的重要一环,通过项目的实施,不仅优化了仓储规划,提高了效率,更为未来的技术升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