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定字符串中增加子字符串的计数(1)

📅  最后修改于: 2023-12-03 15:27:34.808000             🧑  作者: Mango

给定字符串中增加子字符串的计数

在处理字符串数据时,有时候需要计算字符串中特定子字符串出现的次数。这里我们列举几种计算次数的方法和代码实现。

方法一:使用 count() 函数

Python 内置的 count() 函数可以计算一个字符串中另一个字符串出现的次数。具体实现如下:

string = 'hello world'
sub_string = 'l'
count = string.count(sub_string)
print(count)

输出:

3

其中,string 是原始字符串,sub_string 是要查找的子字符串,count 是计数器。调用 count() 函数后,将返回字符串中子字符串出现的次数。

方法二:使用正则表达式

如果需要匹配更复杂的字符串模式,我们可以使用正则表达式。示例代码如下:

import re

string = 'hello world'
sub_string = 'l'
pattern = re.compile(sub_string)
count = len(re.findall(pattern, string))
print(count)

输出:

3

该代码首先使用 re 模块创建了一个正则表达式对象 pattern,然后使用 findall() 函数找到字符串中所有与 pattern 匹配的子字符串。最后使用 len() 函数计算匹配结果的数量。

方法三:使用 naive algorithm

naive algorithm 是指暴力搜索算法,通过逐个比对字符串的每个字符和要搜索的子字符串相等的元素,找到相应的位置。在 Python 中,可以使用字符串切片实现该算法。代码示例如下:

string = 'hello world'
sub_string = 'l'
count = sum([1 for i in range(len(string)-len(sub_string)+1) if string[i:i+len(sub_string)] == sub_string])
print(count)

输出:

3

代码中,range(len(string)-len(sub_string)+1) 产生了所有可能的子字符串,然后使用 sum() 函数计算与 sub_string 相等的子字符串数量。

以上三种方法都可以实现计数的功能,但是它们的时间复杂度不尽相同。count() 函数和正则表达式的时间复杂度均为 $O(n)$,相对较快;naive algorithm 的时间复杂度为 $O(n^2)$,在大量数据下可能会比较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