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修改于: 2023-12-03 14:51:08.488000             🧑  作者: Mango
在 R 编程中,我们经常需要对对象进行排序。而 order() 函数就是 R 语言中用于对向量或数据框的元素进行排序的函数。
order() 函数会返回一个对象的排好序的索引值向量。这个向量可以用于对对象的元素重新排列。它的语法如下:
order(x, decreasing = FALSE, na.last = TRUE)
其中:
我们来看一个使用 order() 函数的例子。
# 创建一个随机向量
v <- sample(1:10, 5)
# 输出 v
v
#> [1] 7 6 3 10 8
# 对 v 进行排序
sorted_index <- order(v)
# 输出排序后的索引值
sorted_index
#> [1] 3 2 1 5 4
# 使用排序后的索引值对 v 进行排序
v[sorted_index]
#> [1] 3 6 7 8 10
在上面的示例中,我们首先创建了一个随机向量 v,并输出了它的值。然后使用 order() 函数对 v 进行排序,得到了它的排好序的索引值向量 sorted_index。最后,我们使用 sorted_index 对 v 进行了排序,并输出了排序后的向量。
需要注意的是,当对象中含有缺失值时,order() 函数会将其放在最后。例如:
# 创建一个含有缺失值的向量
v <- c(3, 2, 7, NA, 5)
# 输出 v
v
#> [1] 3 2 7 NA 5
# 对 v 进行排序
sorted_index <- order(v)
# 输出排序后的索引值
sorted_index
#> [1] 2 1 5 3 4
# 使用排序后的索引值对 v 进行排序
v[sorted_index]
#> [1] 2 3 5 7 NA
在上面的示例中,我们创建了一个含有缺失值的向量 v。使用 order() 函数对 v 进行排序时,缺失值会被放在最后。我们使用得到的索引值对 v 进行排序后,缺失值仍然排在最后。
使用 order() 函数可以方便地对向量或数据框的元素进行排序。该函数会返回一个排序后的索引值向量,可以用于对对象进行重新排序。需要注意的是,当对象含有缺失值时,order() 函数默认将其放在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