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修改于: 2023-12-03 15:12:42.820000             🧑  作者: Mango
本题旨在考察在图论中求最短路的算法以及基本的数据结构。具体问题描述如下:
给定一张有向图 $G=(V,E)$,其中 $V$ 表示顶点的集合,$E$ 表示边的集合。每条边 $e \in E$ 都带有一个非负权值 $w_e$,表示从 $e$ 的起点到终点的距离(可以看作是一种路径代价)。
定义一个点 $v \in V$ 的度(degree)为一条边的数量,即有多少条从 $v$ 出发的边。因此我们可以把 $v$ 的度记为 $deg(v)$。
现在要求使用至少 $\Omega(|V| \log |V|)$ 的时间复杂度来解决以下问题:
判断这个图是否存在一个点作为起点,使得这个点的度数等于 $0$(即入度为 $0$)。
如果这个图存在这样的点,则在这个图上运用 Dijkstra 算法(时间复杂度 $\Theta(|E| + |V| \log |V|)$)来寻找最长路径。
在解决这道问题时,我们首先需要注意几个性质:
一个点的度数等于其所有出度之和。
如果 $G$ 中存在一条从 $u$ 到 $v$ 的可达路径,则 $u$ 的度数就大于等于 $v$ 的度数。
因此,对于第一问,我们可以考虑循环遍历所有的点,找到度数为 $0$ 的点即可。时间复杂度为 $\Theta(|V|)$。
对于第二问,则可以利用上面的性质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先找到度数为 $0$ 的点,以其为起点来进行 Dijkstra 算法的运算。最后找到离其最远的点即为所求。由于在这个局部图中,节点数与边数的数量大致相等,所以时间复杂度同样为 $\Theta(|V| + |E| \log |V|)$。
但是,这样的做法显然远不够高效。事实上,我们可以考虑通过构造反图来优化,这也是这道题的精髓所在。
具体地,我们首先遍历所有点,找到度数为 $0$ 的点,假设其为 $s$。然后对于每个节点 $v$,构造两个新节点,分别记为 $v_{in}$ 和 $v_{out}$。对于节点 $v$ 的每条出边 $(v,u)$,我们就从 $v_{out}$ 向 $u_{in}$ 连接一条 $w(v,u)$ 的边;对于节点 $v$ 的每条入边 $(u,v)$,我们就从 $u_{out}$ 向 $v_{in}$ 连接一条 $w(u,v)$ 的边。最后,我们从 $s_{in}$ 开始用 Dijkstra 算法进行计算即可。
这个构造出来的图有一个神奇的性质:我们将度数为 $0$ 的点拆开,并利用构造的图将入度和出度分开,因此得到的新图一定不存在度数为 $0$ 的点。同时,由于对于所有反向边上的边权都为非负数,所以 Dijkstra 算法的正确性得到了保证。
下面是详细代码实现。
import heapq
def add_edge(u, v, w, graph):
if u not in graph:
graph[u] = []
graph[u].append((v, w))
def find_zero_degree_node(graph):
for node in graph:
if len(graph[node]) == 0:
return node
return None
def dijkstra(graph, s):
dist = {}
for node in graph:
dist[node] = float('inf')
dist[s] = 0
pq = []
heapq.heappush(pq, (0, s))
while len(pq) > 0:
cur_dist, src = heapq.heappop(pq)
if cur_dist > dist[src]:
continue
for des, des_dist in graph[src]:
new_dist = cur_dist + des_dist
if new_dist < dist[des]:
dist[des] = new_dist
heapq.heappush(pq, (new_dist, des))
return dist
def find_longest_path(graph):
s = find_zero_degree_node(graph)
if s is None:
return float('-inf')
new_graph = {}
for node in graph:
new_graph[node + '_in'] = []
new_graph[node + '_out'] = []
for node in graph:
for des, des_dist in graph[node]:
add_edge(node + '_out', des + '_in', des_dist, new_graph)
add_edge(des + '_out', node + '_in', des_dist, new_graph)
dist = dijkstra(new_graph, s + '_in')
res = float('-inf')
for node in graph:
res = max(res, dist[node + '_in'], dist[node + '_out'])
return res
上面的 add_edge
函数是将一条带权边加入到图中,find_zero_degree_node
函数是用于判断度数是否为 $0$ 的,dijkstra
函数是常规的 Dijkstra 最短路算法代码。
主函数 find_longest_path
可以看到,它实际上首先找到了度数为 $0$ 的节点 $s$,然后进行了图的构造,最后使用 Dijkstra 算法求解出最长路径的长度。时间复杂度为 $\Theta(|V| \log |V| + |E| \log |V|)$,可以满足要求。
值得注意的是,构造的新图中,每个点的出度和入度都为原来的度数,因此节点个数会翻倍。但是,由于边的数量是 $\Theta(|E|)$ 的,因此我们得到的图依然是个稠密图,也就保证了我们的算法是可接受的。
总之,在面对这样的问题时,我们需要认真分析题意、性质以及限制条件,再寻找可能的解决方案。落实到这道题中,我们在初步情况下,如果直接暴力求解,则得到的时间复杂度会达到 $\Theta(|V|^2)$,甚至可能达到 $\Theta(|V|^3)$ 的级别。但是,通过巧妙的构造反图,我们可以将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优化到 $\Theta(|V| \log |V| + |E| \log |V|)$,从而得到了最优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