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修改于: 2023-12-03 15:02:33.899000             🧑  作者: Mango
K-Dimensional Tree (简称K-D Tree)是一种数据结构,可以用于存储k维空间内的点集合。经常被用于搜索范围查询和最近邻搜索等应用。
K-D Tree 本质上是一个二叉树,其中每个节点代表一个k维空间的点,而每个节点的左子树和右子树则代表k维空间上的两个操作区域。它与二叉搜索树的主要区别在于,它将点从根节点到叶子节点的路径定义为一条由节点组成的k维线段,而不是一条沿着树的边的路径。
在实现K-D Tree时,我们需要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如何选择分割维度?
如何选择分割点?
如何插入新的节点?
如何删除节点?
其中,选择分割维度和分割点是关键的步骤。常见的做法是依次选择每个维度来分割,或者根据某种准则来选择一个较为均匀的分割维度和分割点。插入和删除节点则较为简单,可以类比二叉搜索树。
删除K-D Tree节点涉及到的关键操作是,搜索到待删除节点并从树中移除它。如果待删除节点不存在于树中,则函数应该退出并返回。
一般来说,删除K-D Tree节点需要考虑以下几种情况:
待删除节点是叶子节点,直接删除即可。
待删除节点只有一个子节点,用子节点代替待删除节点即可。
待删除节点有两个子节点,这个比较复杂。我们可以从它的后继节点中选择一个,将它的值赋给待删除节点,然后再删除后继节点。
以下是K-D Tree的删除操作的C++实现,假设所有数据都储存在一个二维数组中:
typedef pair<int, int> Point;
struct KdNode {
Point xy;
KdNode *left, *right;
KdNode(Point _xy) : xy(_xy), left(NULL), right(NULL) {}
};
void deleteNode(KdNode *&root, Point p, int depth) {
if (root == NULL) return;
if (root->xy == p) {
if (root->right != NULL) { // Case 3
KdNode *minNode = root->right;
while (minNode->left != NULL) minNode = minNode -> left;
root -> xy = minNode -> xy;
deleteNode(root -> right, minNode -> xy, depth + 1);
} else { // Case 1 and 2
if (root->left == NULL) root = NULL;
else {
KdNode *temp = root;
root = root->left;
delete temp;
}
}
return;
}
if (depth % 2 == 0) { // Search by x-coordinate
if (root->xy.first > p.first) deleteNode(root->left, p, depth+1);
else deleteNode(root->right, p, depth+1);
} else { // Search by y-coordinate
if (root->xy.second > p.second) deleteNode(root -> left, p, depth+1);
else deleteNode(root -> right, p, depth+1);
}
}
如上代码,在x坐标和y坐标之间交替切换进行比较。对于最坏的情况,删除操作的时间复杂度可以达到O(n)——跟二叉搜索树一样。因此,我们需要一些算法来优化这个删除操作来简化程序。
以上是关于K-D Tree和删除操作的介绍和实现,K-D Tree是一种用于解决高维空间中的搜索问题的数据结构。与其他数据结构相比,K-D Tree在实现距离相关算法时速度较快。同时,它在处理多维查询时也比较方便。
当然,区别于静态树的使用,动态K-D Tree需要我们注意其删除的实现方式,以优化复杂度,并且结合实际情况合理设计数据结构的存储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