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修改于: 2023-12-03 15:07:26.852000             🧑  作者: Mango
回文字符串指的是正着读和反着读一样的字符串。例如,"racecar"就是一个回文字符串。对于一个字符串,如果我们可以通过任意交换其字符的位置来得到一个回文字符串,那么这个字符串就被称为可以通过交换字符而成为回文的字符串。
在一个字符串中,我们可以找到许多子字符串,而其中某些子字符串可以通过交换字符而成为回文字符串。我们的目标是找出其中最长的一个。
我们可以使用哈希表(Hash Table)来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遍历字符串中的每个字符,将其添加到哈希表中。对于哈希表中已经存在的字符,我们可以将其从哈希表中删除,表示这个字符已经被使用过一次。
考虑以下例子:"abccccdd"。我们遍历这个字符串,并将每个字符添加到哈希表中。当遍历到第二个 'c' 字符时,我们在哈希表中找到了一个 'c',并将其从哈希表中删除。这表示我们已经找到了一个 'c',并可以将它与另一个 'c' 进行交换以获取回文字符串。
当遍历完整个字符串后,哈希表中仍然存在某些字符。这些字符的数量一定是偶数个。我们可以简单地将这些字符彼此组合,得到更多的回文字符串。例如:"ddcc" 可以组合成 "dc" 和 "cd" 两个回文字符串。
我们可以使用两种方式来实现这个解决方案。
我们可以使用一个整数变量 mask
来表示当前字符串中每个字符出现的情况。例如,如果字符串中存在字符 'a',我们可以将 mask
的第 'a' 位设置为 1。当我们遍历到一个字符时,我们可以检查其在 mask
中所对应的位。如果是 1,表示我们已经找到了该字符的另一半,可以将其从 mask
中删除。如果是 0,表示我们还没有找到该字符的另一半,可以将其添加到 mask
中。
具体实现过程如下:
def longest_palindrome_1(s: str) -> str:
mask = 0 # 表示每个字符是否出现过
res = "" # 最长回文子字符串
for c in s:
# 将 mask 的第 c 位取反
mask ^= (1 << ord(c))
# 如果 mask 的第 c 位是 0,说明已经找到了该字符的另一半
if not (mask & (1 << ord(c))):
# 将该字符从 mask 中删除
mask ^= (1 << ord(c))
# 将这两个字符添加到 res 中,得到一个回文字符串
res = c + res + c
# 处理剩余的字符,组合成更多的回文字符串
for i in range(26):
if mask & (1 << i):
res = chr(i + ord('a')) + res + chr(i + ord('a'))
return res
我们可以使用一个哈希表 counter
来记录每个字符在字符串中出现的次数。如果某个字符在字符串中出现次数为奇数,说明该字符可以单独作为回文字符串的中心。如果某个字符出现次数为偶数,说明该字符必须成对出现才能组成回文字符串。
具体实现过程如下:
def longest_palindrome_2(s: str) -> str:
counter = {} # 记录每个字符在字符串中出现的次数
res = "" # 最长回文子字符串
# 统计每个字符在字符串中出现的次数
for c in s:
counter[c] = counter.get(c, 0) + 1
# 遍历每个字符,得到回文字符串
for c in counter:
# 如果该字符出现次数为偶数,可以将其全部添加到 res 中
if counter[c] % 2 == 0:
res = c * (counter[c] // 2) + res + c * (counter[c] // 2)
# 如果该字符出现次数为奇数,必须将其中一个字符作为回文字符串的中心
else:
res = c * (counter[c] // 2) + c + res + c * (counter[c] // 2)
return res
无论是使用哈希表 + 位运算的方法,还是使用哈希表 + 奇偶计数的方法,都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两种方法的时间复杂度都是 $O(n)$,其中 $n$ 表示字符串的长度。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