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软件工程 |改变软件的本质(1)

📅  最后修改于: 2023-12-03 14:57:51.106000             🧑  作者: Mango

软件工程:改变软件的本质

软件工程是一门涵盖软件开发、测试和维护等全过程的学科,目的是通过使用系统化、规范化、量化化的方法进行软件开发,从而改变软件的本质。在过去,软件开发常常是松散无序的,缺乏科学、标准的开发流程,经常导致成本高、效率低、质量差等问题。但是,随着软件工程这门学科的兴起和发展,软件的开发质量得到了提升,成本得到了控制,软件的本质得到了改变。

软件工程的基本原理

软件工程的基本原理是系统化、规范化、量化化的开发流程。这个流程可以从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维护、升级等多个方面入手,确保软件的开发和维护过程中遵循一系列严谨的规范和标准。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质量保证

软件工程要有严格的质量保证制度,确保开发出来的软件质量可靠、稳定、可维护。软件质量保证主要有三种:

  1. 质量控制:在开发过程中,确保每一个阶段 都能够满足相关的标准和规范,例如编码规范、设计规范等。
  2. 质量保证:通过质量保证测试,确定产品的质量是否符合标准。
  3. 质量管理:在整个开发过程中,将质量管控到位,例如模型设计的选择、代码审查等质量措施。
可重用性

软件工程还要考虑到软件开发产生的成本,提高软件的可重用性即可大大减少成本。软件重用可以分为两个层次:

  1. 组件重用:重用组件库、子系统等,以提高软件的可靠性、稳定性和可扩展性。
  2. 过程重用:采用规范化的流程和方法,将那些通用的流程和方法累积起来,以提高软件开发效率。
可维护性

软件工程还要注重可维护性,使得开发出的软件能够在维护期内,被及时、有效地改进或者修复错误,提高软件的可维护性,包括以下几种:

  1. 易理解性:可读性强的代码可以更好地被维护
  2. 易改动性:良好设计的软件有较强的可扩展性和可变性,便于对软件功能的拓展
  3. 易测试性:通过高效的测试手段,可以减少维护过程中的繁琐性工作。
软件工程的发展历程

软件工程发展历程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软件工艺时代

20世纪50年代初至70年代末,是软件工艺时代。这一时期,软件工程还没有成为一门学科,从业人员缺乏统一的方法和模式,只能凭经验和直觉开发软件,导致软件开发过程的质量参差不齐,效率极低。

第二阶段:软件工程时代

20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末,是软件工程时代。这一时期,随着软件工程学科的成立,软件开发开始注重系统化、规范化的流程,从而提高了软件的质量、效率和可维护性,软件的本质得到了改变。

第三阶段:软件工程2.0时代

21世纪初至今,是软件工程2.0时代。这一时期,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出现,软件工程的方法和工具也在不断地更新和升级,从而提高了软件的开发效率和质量。软件工程方向逐渐转向开源化、自动化和智能化,软件的本质也将会进一步得到改变。

结语

软件工程是一门开创性的学科,旨在限制软件开发过程中的混乱和随意性,为软件开发提供规范、标准的解决方案。软件工程的方法和技能将一直催动着软件开发的创新,不断改变软件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