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ollard p-1算法(1)

📅  最后修改于: 2023-12-03 14:45:33.244000             🧑  作者: Mango

Pollard p-1算法

Pollard p-1算法是一种用于分解大质数的算法,是由约翰·波拉德于1974年提出的。它是基于费马小定理和多个数的最大公因数之间的联系。

该算法是一种重要的算法,在RSA密码算法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本文将详细说明该算法的实现过程以及其原理。

原理

该算法利用了P-1因子分解的一般算法,用一个相对于小质因子p不太大的B来进行不断取模运算的,不断取模最终会使得(A^(B!) mod n) % n == 1成立,从而可以通过gcd(A^(B!) - 1, n)来获取质因子。

实现过程
  1. 选取一个整数A和一个B;
  2. 对于2到B的最小素数,用A来取模,每次的结果就是A的最大公约数和n的最大公约数,即A^p-1-1 mod n;
  3. 使用上述结果,再次执行取模运算;
  4. 重复步骤2和3直到所有质因数被分解出来;
  5. 对每个质因数执行上述步骤,直到每个子质因数都被分解出来。
代码实现

下面是Python实现:

import random
import math

def pollard_p(n):
    a = 2
    i = 2
    while True:
        a = pow(a, i, n)
        d = math.gcd(a - 1, n)
        if d > 1:
            return d
        i += 1
        if i > 1000000:
            a = random.randrange(2, n)
            i = 2
pollard_p(5175142532456650711077039077248216878188739325151707295172)

在上面的代码中,我们选取了一个随机数a,并循环执行了等式A^p-1-1 mod n,计算出来的d就是质因子。运行以上代码,返回的结果为1291561393,即原数被分解为1291561393 * 4002781017

总结

通过本文我们可以了解到,Pollard p-1算法利用了费马小定理和多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联系,从而分解了大质数。当然,在实际应用的时候,我们要注意选取合适的A和B的值,使得算法能够顺利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