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辛普森的 13 法则和 38 法则的区别(1)

📅  最后修改于: 2023-12-03 15:41:54.056000             🧑  作者: Mango

辛普森的 13 法则和 38 法则的区别

辛普森的 13 法则和 38 法则是软件开发中两个重要的概念。虽然它们都是用来分析数据和找出趋势的方法,但它们的应用场景、计算方法和结论有所不同。下面将介绍这两种方法的区别。

辛普森的 13 法则

辛普森的 13 法则是一种用来比较组数的方法,通常用于统计样本数量较小的情况。它指出,如果一个样本中存在多个互不重复的数据组,则在计算比例时应该优先考虑较大的组别,因为这些组别会对整体结果产生更大的影响。具体来说,如果有 $n$ 个互不重复的数据组,则应当选择其中个数最多的 $m$ 个组别计算它们的比例,其中 $m$ 满足以下条件:

$$ \frac{\sum_{i=1}^{m}n_i}{\sum_{i=1}^{n}n_i}\geq 0.5 $$

其中,$n_i$ 表示第 $i$ 个数据组中的数据个数,$n$ 是数据总个数。如果不能找到符合条件的 $m$,则应当选取全部组别进行比较。

38 法则

38 法则又称为帕累托法则,是一种用于分析数据集分布的方法,常用于工程管理和经济学等领域。它认为,一个数据集中的80%的结果通常来自于20%的原因,而20%的结果则来自于剩余80%的原因。具体来说,如果用 $x$ 表示数据集中的某种元素(如产品)的数量分布,那么该元素与总体数量之比为 $p_x$,元素数量分布的累积比例为 $P_x$。那么,符合 38 法则的数据集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 P_x\leq 80% $$

代表性的,如果样本数据集可以满足38法则成立,则可以利用该法则来确定样本数据集的前20%元素覆盖了哪些部分的重要问题,并合理地进行资源调配。

总结

辛普森的 13 法则和 38 法则都是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它们能够帮助程序员解决数据分析中常见的问题。辛普森的 13 法则用来比较组数,适用于小规模数据分析;38 法则用于分析数据分布和找出重要元素,适用于大规模数据分析。程序员应当多掌握这些数据分析方法,提升自己的数据处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