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修改于: 2023-12-03 15:21:40.061000             🧑  作者: Mango
在二叉树数据结构中,我们可以定义一种等腰三角形,这种三角形的 3 个顶点在二叉树任意 3 个节点上,且 2 条边必须在同一层级,另一条边在另一层级。
本文将会介绍如何计算二叉树中等腰三角形的数量。我们将会讨论两种不同的算法。
最简单的算法就是枚举所有的三角形,然后判断其是否为等腰三角形。这种暴力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为 $O(n^3)$,其中 $n$ 是二叉树中节点的数量。
def count_triangles(root):
result = 0
for node1 in dfs(root):
for node2 in dfs(node1.left) + dfs(node1.right):
for node3 in dfs(node2.left) + dfs(node2.right):
if is_equilateral(node1, node2, node3):
result += 1
return result
def dfs(node):
if not node:
return []
return [node] + dfs(node.left) + dfs(node.right)
def is_equilateral(a, b, c):
if a.val == b.val == c.val:
if same_level(a, b) and same_level(b, c):
return True
return False
def same_level(a, b):
if (a is None) != (b is None):
return False
if a is None:
return True
if a == b:
return True
return same_level(a.left, b.left) and same_level(a.right, b.right)
为了计算每个节点与根节点之间的距离,我们需要按层级顺序遍历二叉树中的节点。dfs()
函数用于返回一个节点列表,其中第一个节点必须是根节点。is_equilateral()
函数用于判断三个节点是否在同一层级且有两个节点的值相等。
由于我们枚举了所有可能的三角形,所以算法一的时间复杂度非常高,为 $O(n^3)$。
我们可以通过优化上述算法,达到更高效的计算等腰三角形的方式。
下面是优化算法的实现:
def count_triangles(node):
result = 0
dfs(node, set())
for nodes in levels.values():
result += count_pairs(nodes)
return result
def dfs(node, ancestors):
if not node:
return
levels[node] = set([node] | ancestors)
dfs(node.left, levels[node])
dfs(node.right, levels[node])
def count_pairs(nodes):
result = 0
count = {}
for node in nodes:
if node.val in count:
result += count[node.val]
count[node.val] += 1
else:
count[node.val] = 1
return result
这种算法使用了两种数据结构:一个用于存储每个节点的祖先节点集合(levels
),另一个用于计算个数(count
)。
dfs()
函数使用递归方式遍历整个二叉树。对于每个节点,我们都会将其祖先节点添加到 levels
集合中。在添加完成后,我们对当前层级的所有节点(包括当前节点和其所有祖先节点)进行处理。
在 count_pairs()
函数中,我们首先对该层级内所有节点按照值进行计数,并对每个节点进行累加。然后,我们将等腰三角形的数量添加到结果中。
在算法二中,我们使用预处理技术减少了算法的总运行时间。以加速运行时间为代价,我们使用了 $O(n)$ 的空间用于预处理。
在本文中,我们介绍了两种不同的算法用于计算二叉树中等腰三角形的数量,并对它们的效率进行了比较。算法一是基于暴力枚举的简单算法。算法二则使用了较复杂的预处理技术,以降低算法的运行时间。您可以根据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