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cCall软件质量模型于1977年引入。该模型具有许多影响软件的属性,这些属性被称为软件因素。该模型区分两个级别的质量属性:
- 质量因素–
可以直接评估的更高级别的质量属性称为质量因子。这些属性是外部属性。此级别的属性被用户和管理者赋予了更多的重要性。 - 质量标准–
可以主观或客观地评估的较低或第二级质量属性称为质量标准。这些属性是内部属性。每个质量因子都有许多第二级质量属性或质量标准。例子 –
可用性质量因子分为可操作性,培训,沟通能力,输入/输出,输入/输出率。该模型将所有软件需求分为11个软件质量因素。这11个因素分为三个产品质量因素-产品操作,产品修订和产品过渡因素。以下是产品质量因素–
1.产品操作:
它包括五个软件质量因素,这些因素与直接影响软件操作的要求有关,例如操作性能,便利性,易用性及其正确性。这些因素有助于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 正确性–
软件达到其要求规格的程度。 - 效率 –
硬件资源和对软件进行编码的数量,需要执行一项函数。 - 正直 –
软件可以控制未经授权的人访问数据或软件的程度。 - 可靠性–
软件在没有故障的情况下执行其预期功能的程度。 - 可用性–
学习,操作和理解软件功能所需的努力程度。
2.产品修订:
它包括三个软件质量因素,这是测试和维护软件所必需的。它们提供了易于维护的灵活性,灵活性和测试工作,以支持软件根据用户的需求和要求在将来发挥作用。- 可维护性–
在维护阶段检测和纠正错误所需的工作。 - 灵活性–
需要努力改进可运行的软件程序。 - 可测性–
验证软件以确保满足指定要求所需的工作。
3.产品过渡:
它包括三个软件质量因素,使软件可以适应新平台或新技术中环境的变化。- 便携性–
将程序从一个平台转移到另一个平台所需的工作。 - 可重用性–
程序代码可以在其他应用程序中重用的程度。 - 互操作性–
将两个系统彼此集成需要付出的努力。
- 正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