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数据链路控制(SDLC)协议是由国际商业机器(IBM)在1970年代中期开发的,用于在系统网络体系结构(SNA)的环境中使用。 SDLC是基于链接,面向位操作的第一链路层协议。数据链路层通常通过此SDLC协议在给定的通信网络内的网络可寻址单元(NAU)之间提供无错误的数据传输。通常有两种类型的链接:
- I / O通道通信链接–
这些链接基本上是硬连接在所有位于同一地点的节点之间的。它们通常还以接近较高的数据速率运行,并且通常没有错误。 - 非I / O通道通信链接–
这些链路通常使用某种形式的数据通信设备在多个节点之间传输数据。基本上需要SDLC协议来确保所有这些链接上的无错误性能。
SDLC最初用于广域网(WAN),该网络基本上使用租用线路简单地连接大型机SNA主机和远程终端。 SDLC也等效于网络通信的开放系统互连(OSI)模型的第2层。这是主要协议,在整个分层和数据传输过程中非常重要。
SDLC还支持各种类型的体系结构,如下所示:
- 正常断开模式(NDM)和正常响应模式(NRM)
- 两路交替(半双工)数据流
- 辅助站点对点,多点和多多点配置
- 主站点对点和多点配置
- 模数8的发送和接收序列计数
- 非扩展(单字节)站地址
SDLC中的网络节点类型:
SDLC通常标识并描述以下两种类型的网络节点:
- 主节点–
主节点通常负责处理所有辅助节点,还负责控制所有操作和链接。仅通过此节点处理数据。该节点按预定顺序轮询辅助节点,然后如果辅助节点有任何要发送的数据,则可以发送这些辅助节点。该节点还在运行时建立和拆除链接并管理链接。 - 辅助节点–
辅助节点通常负责将所有接收到的数据发送到主节点。该节点由主节点控制,即,只有在主节点允许并授予这样做的权限时,辅助节点才会将数据传输到主节点。
基本配置,后跟SDLC节点:
SDLC主节点和辅助节点通常以以下四种不同的基本配置进行连接:
- 点对点 –
顾名思义,在点对点配置中,只有两个节点。一个节点是主节点,另一个是辅助节点。 - 多点–
顾名思义,在多点配置中,有多个节点。一个节点是主节点,其他所有节点都是次节点。也称为多点配置。在这种情况下,以预定的顺序分别轮询次要对象。 - 环形 –
顾名思义,在Loop配置中,主节点连接到环路中的第一个辅助节点和最后一个辅助节点。简而言之,主节点连接到辅助节点,并且在两侧都有两个节点。在这种情况下,中间次要节点在对主要请求做出响应时会相互传输数据。 - 集线器超前–
此配置通常涉及入站和出站通道。主节点仅需要出站通道以与辅助节点传输数据,而次节点仅需要入站通道以与主节点传输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