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修改于: 2023-12-03 14:50:06.670000             🧑  作者: Mango
在编程过程中,我们经常需要对数组进行各种操作,在其中计算具有不同值的连续元素的数量也是一个常见的需求。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如何实现这种计数操作。
给定一个整数数组,计算其中具有不同值的连续元素的数量。例如,对于数组 [1,2,3,2,4,3,5],具有不同值的连续元素的数量为 5,因为它包含了以下 5 个子数组:
[1]
[2]
[3]
[2,4]
[3,5]
注意,子数组必须是连续的。例如,[1,3,2,4] 不是一个有效的子数组。两个元素值相同的子数组算作一个。
实现这种计数操作的一种简单方法是使用哈希表。具体来说,我们遍历数组中每个元素,并在哈希表中记录该元素的最后一次出现位置。如果我们遇到了一个元素,它上次出现的位置在当前的连续元素子数组中之前,那么我们可以认为当前的连续元素子数组已经结束,记录当前连续元素子数组的长度,然后更新哈希表中该元素的位置为当前位置。我们将数组中的每个元素都处理完毕以后,就能得到具有不同值的连续元素的数量。
下面是使用 Python 实现上述算法的示例代码:
def count_distinct_subarrays(nums):
last_seen = {}
start = 0
count = 0
for i, num in enumerate(nums):
if num in last_seen and last_seen[num] >= start:
length = i - start
count += (length * (length + 1)) // 2
start = last_seen[num] + 1
last_seen[num] = i
length = len(nums) - start
count += (length * (length + 1)) // 2
return count
代码解释如下:
首先,我们定义了一个哈希表 last_seen,用于记录数组中每个元素的最后一次出现位置。我们还定义了一个变量 start,它初始值为 0,用于记录当前连续元素子数组的起始位置。最后,我们定义了变量 count,它用于记录具有不同值的连续元素的数量。
接下来,我们遍历数组 nums 中的每个元素,首先判断该元素是否出现过,并且上一次出现的位置在当前的连续元素子数组中。如果满足这两个条件,说明当前的连续元素子数组已经结束,我们计算当前连续元素子数组的长度 length,然后更新 count 变量,将当前子数组包含的所有子数组数量加入 count 中。接着,我们将 start 变量更新为该元素上一次出现的位置加 1,也即当前连续元素子数组的起始位置。最后,我们更新 last_seen 哈希表,将该元素的位置更新为当前位置。
如果遍历完整个数组以后,最后的连续元素子数组没有被计算,那么我们需要额外计算一次。具体来说,我们计算最后连续元素子数组的长度 length,然后将所有包含在该子数组中的子数组数量加入 count 中。
通过本文的介绍,我们学习了如何计算具有不同值的连续元素的数量。上述算法时间复杂度为 O(n),其中 n 表示数组的长度。这是一个有效的解决方案,可以满足大部分计算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