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修改于: 2023-12-03 14:49:02.660000             🧑  作者: Mango
二项式堆是一种高效的数据结构,用于实现优先队列等动态集合问题。本文将介绍二项式堆的两个重要操作:删除元素(delete()) 和 降低关键字值(decreaseKey()) 的实现方法。
delete() 操作用于在二项式堆中删除指定的元素。它的实现包括以下步骤:
首先,我们需要找到要删除的元素。在二项式堆中,每个节点都代表一个二项式树,我们可以使用递归的方式遍历二项式堆,找到目标元素所在的二项式树。
找到目标元素所在的二项式树后,我们需要将该二项式树从堆中移除。这可以通过将该二项式树与其父节点断开连接来实现。同时,我们需要更新被删除的二项式树的根节点的子节点列表。
然后,我们将被删除的二项式树进行翻转操作,即将它的子节点列表反转。这是为了满足二项式堆的性质:在同一层级的二项式树的子节点数是递增的。
接下来,我们需要将翻转后的二项式树与原堆进行合并操作。合并操作的具体步骤如下:
首先,我们比较两棵二项式树的根节点的度数,将度数较小的树作为度数较大的树的子节点。
然后,我们将度数相等的二项式树合并为一棵度数增加1的二项式树,直到堆中没有相同度数的二项式树为止。
最后,我们更新合并后的堆的最小节点。
最后,我们可以返回被删除的元素。
下面是一个示例的 delete() 操作的代码片段:
public class BinomialHeap {
// ... 其他方法和属性 ...
public int delete(int key) {
Node targetNode = findNode(root, key); // 找到目标元素所在的二项式树
if (targetNode == null) {
return -1; // 目标元素不存在
}
removeFromHeap(targetNode); // 从堆中移除目标元素所在的二项式树
Node reversedNode = reverse(targetNode); // 翻转目标二项式树
merge(reversedNode); // 合并翻转后的二项式树到原堆
return key; // 返回被删除的元素
}
// ... 其他方法 ...
}
decreaseKey() 操作用于降低指定元素的关键字值。它需要两个参数,一个是要降低关键字值的元素,另一个是新的关键字值。decreaseKey() 操作实际上是一个删除操作和插入操作的组合。
它的实现包括以下步骤:
首先,我们找到要降低关键字值的元素,并记录其所在的二项式树。
然后,我们通过删除该元素,在堆中创建一个新的二项式树。
接下来,我们将新的二项式树与原堆进行合并操作。
最后,我们更新堆的最小节点。
下面是一个示例的 decreaseKey() 操作的代码片段:
public class BinomialHeap {
// ... 其他方法和属性 ...
public void decreaseKey(Node node, int newKey) {
// 降低关键字值
node.key = newKey;
// 将节点从堆中移除,创建新的二项式树
Node newNode = removeFromHeap(node);
// 合并新的二项式树到原堆
merge(newNode);
}
// ... 其他方法 ...
}
通过实现 delete() 和 decreaseKey() 操作,我们可以完善二项式堆的功能。delete() 允许我们从堆中删除指定的元素,而 decreaseKey() 允许我们降低指定元素的关键字值。这两个操作使得二项式堆更加灵活和实用。
以上是针对 delete() 和 decreaseKey() 操作的介绍,希望对程序员对于二项式堆的实现有所帮助。如果需要更详细的实现代码,请参考相关资源或自行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