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修改于: 2023-12-03 15:22:00.367000             🧑  作者: Mango
在字符串处理中,经常需要比较两个字符串的相似性。有时候我们需要操作其中一个字符串,以使其与另一个字符串相似。本文介绍的问题是,给定两个字符串,我们需要从它们的末尾开始删除字符,直到它们相等为止,求最少需要删除的字符数量。
这是一道经典的动态规划问题,我们可以用一个二维数组dp[i][j]表示字符串s1从i位置开始到末尾与字符串s2从j位置开始到末尾相等时,所需删除字符的最小个数。状态转移方程如下:
if(s1[i]==s2[j]) //相等
dp[i][j]=dp[i+1][j+1];
else //不相等
dp[i][j]=min(dp[i+1][j],dp[i][j+1])+1;
其中,dp[i+1][j]表示s1从i+1位置开始到末尾与s2从j位置到末尾相等时,所需删除字符的最小个数。同理,dp[i][j+1]表示s1从i位置到末尾与s2从j+1位置到末尾相等时,所需删除字符的最小个数。我们选择其中较小的值并加1,即为dp[i][j]。
最终的答案即为dp[0][0],即两个字符串从第一个字符开始匹配后所能匹配到的最长长度。
下面是Python的实现代码(假设s1,s2为两个输入字符串):
n1=len(s1)
n2=len(s2)
dp=[[0]*(n2+1) for i in range(n1+1)]
for i in range(n1+1):
for j in range(n2+1):
if(i==n1 or j==n2):
dp[i][j]=max(n1-i,n2-j)
else:
if(s1[i]==s2[j]):
dp[i][j]=dp[i+1][j+1]
else:
dp[i][j]=min(dp[i+1][j],dp[i][j+1])+1
print(dp[0][0])
上述代码中,对于边界情况,当i=n1或j=n2时,即表示其中一个字符串已经与另一个字符串匹配完,在这种情况下,所需删除字符的最小个数即为剩余未匹配部分的长度。
动态规划是一种常用的算法思想,在字符串比较和编辑等问题中都有广泛的应用。本文通过一个实际问题的例子,展示了动态规划思想的具体应用过程,相信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该算法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