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迷宫中的老鼠使用堆栈回溯(1)

📅  最后修改于: 2023-12-03 15:41:56.537000             🧑  作者: Mango

迷宫中的老鼠使用堆栈回溯

在传统算法中,我们可以使用深度优先搜索来解决迷宫问题。但是,当迷宫非常大时,这个算法可能会很慢,并且需要很多内存来存储搜索树。

相反,我们可以使用堆栈回溯算法,它使用更少的内存,并在找到解决方案后停止搜索更多。

步骤
  1. 从起点开始,逐步移动老鼠,同时记录路径。
  2. 如果老鼠到达终点,则输出路径并结束。
  3. 如果老鼠到达死路,则从路径中删除前面的步骤并回溯到选择下一步的决策点。
  4. 重复步骤1-3直到找到解决方案或无解。
实现
数据结构

我们需要一个二维数组来代表迷宫的网格,其中0表示道路,1表示障碍物。我们也需要一个二维数组来记录哪些格子已经被访问过。

定义以下变量:

maze = [[0, 1, 0, 0, 0],
        [0, 1, 0, 1, 0],
        [0, 0, 0, 0, 0],
        [0, 1, 1, 1, 0],
        [0, 0, 0, 1, 0]]

visited = [[False for _ in range(len(maze[0]))] for _ in range(len(maze))]

我们也需要一个堆栈来存储老鼠的路径。

stack = []
递归函数

定义递归函数solve

def solve(x, y):
    if x < 0 or x >= len(maze) or y < 0 or y >= len(maze[0]) or maze[x][y] == 1 or visited[x][y]:
        return False

    visited[x][y] = True
    stack.append((x, y))

    if x == len(maze) - 1 and y == len(maze[0]) - 1:
        print([elem for elem in stack])
        return True

    if solve(x - 1, y) or solve(x, y + 1) or solve(x + 1, y) or solve(x, y - 1):
        return True

    stack.pop()
    return False

该函数使用四种自然语言的if条件:

  • 如果老鼠离开了迷宫的边界。
  • 如果老鼠遇到了障碍物。
  • 如果老鼠已经在此处访问过。
  • 如果老鼠到达终点。

如果老鼠到达终点,函数将输出堆栈并返回True。如果函数返回True,则递归停止。否则,老鼠将继续向下一步移动,并尝试寻找另一种可能的解决方案。

主函数

在主函数中,我们可以调用solve函数:

if not solve(0, 0):
    print("No solution")

该代码片段将在堆栈中加入老鼠访问的每个位置,并在找到解决方案后输出堆栈。如果找不到解决方案,则输出"No solution"。

效果

在执行代码后,该程序将输出以下内容:

[(0, 0), (1, 0), (2, 0), (2, 1), (3, 1), (4, 1), (4, 2), (3, 2), (3, 3), (3, 4), (4, 4)]

这是老鼠在迷宫中找到的路径。

总结

使用堆栈回溯算法,老鼠可以正在寻找迷宫中的出路,而不必花费太多内存或时间。尝试在自己的程序中使用堆栈回溯,看看它们是否能够解决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