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修改于: 2023-12-03 15:36:13.105000             🧑  作者: Mango
机器学习中的混淆矩阵(confusion matrix)是评估分类模型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其中的真正类(true positives)、假正类(false positives)、假负类(false negatives)、真负类(true negatives)等参数可以帮助我们判断分类器的性能表现。
有时候我们还需要从混淆矩阵中获取特定误判的数量,例如误报数量(false positives),即模型将负样本预测为正样本的情况。在 Python 中,我们可以使用 Scikit-learn 库中的函数来计算混淆矩阵,并从中获取误判数量。
以下是一个示例代码,以说明如何从 confusion matrix 中得到误报数量:
from sklearn.metrics import confusion_matrix
# 假设我们有一些样本数据和对应的真实标签
y_true = [0, 1, 0, 1, 0, 1]
# 假设我们的分类器给出的预测标签是
y_pred = [0, 0, 1, 1, 0, 1]
# 计算混淆矩阵
cm = confusion_matrix(y_true, y_pred)
# 获取假正类数量(即误报数量)
false_positives = cm[0, 1]
在上面的代码中,我们首先导入了 Scikit-learn 中的 confusion_matrix 函数。然后我们定义了两个列表,分别代表样本数据的真实标签和分类器的预测标签。接下来,我们调用 confusion_matrix 函数计算混淆矩阵,并将其保存在变量 cm 中。最后,我们从 cm 中获取了假正类数量。
需要注意的是,在获取 cm 中的元素时,需要使用类似 cm[0, 1] 的方式,其中 0 和 1 分别代表混淆矩阵中的行和列。具体来说,[0, 0] 代表真正类数量,[1, 0] 代表假负类数量,[0, 1] 代表假正类数量,[1, 1] 代表真负类数量。
除了误报数量,我们还可以根据需要获取其他参数,例如漏报数量(false negatives)等。总之,混淆矩阵是评估分类模型效果的重要工具,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模型的性能表现并找出需要改进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