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散列中的二次探测(1)

📅  最后修改于: 2023-12-03 15:10:16.848000             🧑  作者: Mango

散列中的二次探测

散列(哈希)是一种常用的数据结构,它能够以常量时间复杂度O(1)的时间快速地查找、插入和删除元素。但是,散列所依赖的哈希函数可能会出现哈希冲突,使得多个元素被映射到同一个位置上。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散列算法中常常会采用“开放寻址法”(Open Addressing)来处理哈希冲突。

在开放寻址法中,当发生哈希冲突时,不是立即插入该位置,而是继续在散列表中探测下一个位置,直到找到一个空的位置。其中,最简单的方法是“线性探测”(Linear Probing),即直接查找下一个位置。但是,线性探测有一个缺点,就是可能会产生“聚集现象”(Clustering),即出现连续的填充和空隙,越来越集中,散列表的空间利用率会变得很低。

因此,我们可以采用“二次探测”(Quadratic Probing)来替代线性探测。二次探测的查找方式是,依次查找下一个位置为(i+1^2),(i+2^2),(i+3^2),...,直到找到一个空的位置。其中,i是当前查找的位置。由于二次探测的步长是平方级别的递增,所以它可以避免线性探测的聚集现象。

下面是一个简单的C++实现示例:

const int N = 100000;
int h[N];

int hashFunc(int x) {
    return (x % N + N) % N;  // 处理负数
}

bool find(int x) {
    int k = hashFunc(x);
    int i = 0;
    while (h[(k + i * i) % N] != x && h[(k + i * i) % N] != 0) 
        ++i;
    return h[(k + i * i) % N] == x;
}

void insert(int x) {
    int k = hashFunc(x);
    int i = 0;
    while (h[(k + i * i) % N] != 0)
        ++i;
    h[(k + i * i) % N] = x;
}

void remove(int x) {
    int k = hashFunc(x);
    int i = 0;
    while (h[(k + i * i) % N] != x && h[(k + i * i) % N] != 0) 
        ++i;
    if (h[(k + i * i) % N] == x)
        h[(k + i * i) % N] = 0;
}

注:在上述代码中,h[N]表示存储散列表的数组,find(x)函数用于查找元素x是否存在,insert(x)函数用于插入元素x,remove(x)函数用于删除元素x。hashFunc(x)函数用于将元素x散列到[h[0], h[N-1]]之间的一个位置,具体散列方法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以上就是散列中的二次探测的介绍。二次探测虽然能够避免线性探测的聚集现象,但仍然存在一些缺点,比如可能产生二次探测的冲突现象(Secondary Clustering),导致探测效率降低。因此,在选择散列算法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权衡,综合考虑散列函数的复杂度、冲突率、空间利用率等因素,选择最适合的散列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