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修改于: 2023-12-03 15:07:34.471000             🧑  作者: Mango
给定两个长度不相等的数组A和B。编写一个函数,以A和B为输入,找到数组B中出现的所有A的不同子序列。
以下为该问题的Python实现代码:
def find_subsequences(A, B):
n, m = len(A), len(B)
dp = [[0] * (m+1) for _ in range(n+1)]
for i in range(n+1):
dp[i][0] = 1
for i in range(1, n+1):
for j in range(1, m+1):
if A[i-1] != B[j-1]:
dp[i][j] = dp[i][j-1]
else:
dp[i][j] = dp[i-1][j-1] + dp[i][j-1]
return dp[n][m]
该函数采用动态规划的方法解决该问题。具体来说,创建一个二维数组dp,dp[i][j]表示A的前i个元素和B的前j个元素中,A的子序列在B中的出现次数。如果A[i-1] != B[j-1],那么A[i-1]一定不会出现在B的子序列中,所以此时dp[i][j] = dp[i][j-1]。否则,B[j-1]有两种可能:要么出现在A的子序列里,要么不出现在A的子序列里。对于前一种情况,我们需要从dp[i-1][j-1]处转移,因为此时A的最后一个元素与B的最后一个元素相同,所以可以根据A的前i-1个元素和B的前j-1个元素在B中找到所有A的子序列,加上最后一个元素B[j-1]后组成的新的子序列数量应该就是dp[i-1][j-1]。对于后一种情况,由于B[j-1]不在A的子序列中,因此可以从dp[i][j-1]处转移,表示在B[0:j-1]中找到的A的子序列在B[j-1]不在序列中的情况。
最后,我们需要返回dp[n][m],表示在B中出现次数为A的子序列的数量。
以下是上述Python程序的Markdown代码片段:
## 程序实现
以下为该问题的Python实现代码:
\`\`\`python
def find_subsequences(A, B):
n, m = len(A), len(B)
dp = [[0] * (m+1) for _ in range(n+1)]
for i in range(n+1):
dp[i][0] = 1
for i in range(1, n+1):
for j in range(1, m+1):
if A[i-1] != B[j-1]:
dp[i][j] = dp[i][j-1]
else:
dp[i][j] = dp[i-1][j-1] + dp[i][j-1]
return dp[n][m]
\`\`\`
该函数采用动态规划的方法解决该问题。具体来说,创建一个二维数组dp,dp[i][j]表示A的前i个元素和B的前j个元素中,A的子序列在B中的出现次数。如果A[i-1] != B[j-1],那么A[i-1]一定不会出现在B的子序列中,所以此时dp[i][j] = dp[i][j-1]。否则,B[j-1]有两种可能:要么出现在A的子序列里,要么不出现在A的子序列里。对于前一种情况,我们需要从dp[i-1][j-1]处转移,因为此时A的最后一个元素与B的最后一个元素相同,所以可以根据A的前i-1个元素和B的前j-1个元素在B中找到所有A的子序列,加上最后一个元素B[j-1]后组成的新的子序列数量应该就是dp[i-1][j-1]。对于后一种情况,由于B[j-1]不在A的子序列中,因此可以从dp[i][j-1]处转移,表示在B[0:j-1]中找到的A的子序列在B[j-1]不在序列中的情况。
最后,我们需要返回dp[n][m],表示在B中出现次数为A的子序列的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