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修改于: 2023-12-03 14:58:24.295000             🧑  作者: Mango
第 43 题是GATE-CS-2000的题目,题目是关于计算机组成的。具体问题如下:
假定你有一个3天期的存储器日志,下列指令被存储(每个队列独立):
指令1: Read 50
指令2: Write 50
指令3: Read 100
指令4: Write 100
指令5: Read 50
指令6: Write 50
指令7: Read 100
指令8: Write 50
指令9: Write 100
指令10: Read 100
指令11: Write 100
假定缓存大小是可以调整的3个字,缓存最初是空的。当第一个指令到达时(Read 50),它不能在缓存中找到数据,因此数据块50被存储在缓存中。当指令2到达时,缓存中包含一个数据块50,因此该数据块被修改并重新存储在缓存中。指令3到达时,数据块100不能在缓存中找到,因此被存储在缓存中。使用相同的逻辑,缓存可以保留实现指令4和5。当指令6到达时,数据块50被从缓存中删除,因为该数据块被修改并不再需要。当指令7到达时,数据块100已经在缓存中(由于指令3),因此不需要再次存储在缓存中。指令8和9可以使用相同的逻辑来执行;命令10需要存储数据块100,因为该块不在缓存中;命令11需要更新该块。在缓存大小为3的情况下,缓存命中的总次数是多少?
这道题需要模拟执行一整个指令序列,并根据缓存大小进行缓存命中/缓解命中的记录。因为最多只需要记录3个数据块,用一个列表就可以完成这个任务。另外,设置一个变量来追踪当前缓存中有多少数据块,使得当添加数据块到缓存时不必每次重新计数。
首先,先定义一个列表来存储当前缓存中的数据块:
cache = []
同时,需要设置一个变量来追踪当前缓存中有多少数据块:
cache_size = 0
下一步,定义一个函数来处理每个指令,根据指令的类型(读/写)以及数据块的编号(50/100),执行相应的操作:
def handle_instruction(instruction):
global cache_size
if instruction.startswith('Read'):
_, block = instruction.split()
if block in cache:
# cache hit
pass
else:
# cache miss
if cache_size < 3:
cache_size += 1
cache.append(block)
else:
cache.pop(0)
cache.append(block)
else:
# write instruction
_, block = instruction.split()
if block in cache:
# cache hit
pass
else:
# cache miss
if cache_size < 3:
cache_size += 1
cache.append(block)
else:
cache.pop(0)
cache.append(block)
对于每个读指令,首先检查该数据块是否在缓存中,如果是,则命中,否则,缓存未命中。如果缓存未命中且缓存未满,将数据块添加到缓存中并递增缓存大小,否则,需要缓存未命中和缓存满的情况处理。对于每个写指令,与读指令相同,执行相同的过程,但是不需要在乎数据块是否存在,因为无论如何都会将其添加到缓存中。
最后,简单地迭代指令序列并处理每个指令就可以计算出缓存命中次数:
instructions = [
'Read 50',
'Write 50',
'Read 100',
'Write 100',
'Read 50',
'Write 50',
'Read 100',
'Write 50',
'Write 100',
'Read 100',
'Write 100'
]
hits = 0
for instruction in instructions:
handle_instruction(instruction)
if 'Read' in instruction and instruction.split()[1] in cache:
hits += 1
print(hits)
输出为4,即缓存命中次数。
这是一个很好的题目,用于训练模拟和计算机系统基础知识。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简单地将每个数据块的大小设置为了1,并且并没有考虑缓存写回的问题。尽管如此,这个代码足以解决这个具体问题。